English

幸亏有个外国

1998-09-3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这根本不是秘密了。老一点的知道苏俄日本,小点的知道欧美,再小点的知道全世界后还知道本国的海外港台。不知应该庆幸还是遗憾,学习者虽多,反正没出过某外国作家的传人,大家只敢一点点地学,似是而非地学,将他们中国化本地化了。曾有呼吁作家学者化的声音,其实他们一直都是学者。

最容易学的当然是句式了。《百年孤独》开头的那句话,在中国有许多变形的版本,就如同所有的北方方言是北京话的变形,你说妈,他说骂,批判家就会大叫新鲜的。形式总是比较好学,学起来也比较有效。如,意识流,前言不搭后语便算是流过了。但是,学者对生命没有荒诞的感觉,没有无奈和分裂。用一种比较宽容的说法,外国文学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力,而不是加深了表现力。

我愿意把话题引到文学之外。有天突然想起,我们民族很久没发明新的东西了。这几百年,对人类文明几乎没什么说得过去的贡献。即兴望出去,汽车,自行车,飞机,兵舰,导弹,原子弹,冰箱,电,蒸汽机,电视机,照相机,胶卷,电脑,集成电路,议会制度,律师,报纸,电台,高速公路,超市,快餐,机床,香烟,啤酒,塑料,现代印刷术,现代教育体系,奥运会体育项目,现代服装,电话,电扇,空调,医疗器具设备,警用设备,枪炮,坦克,农药化肥,电影电视,光碟,洗衣粉,洗头膏,避孕套,沙发,煤气,房型,水泥,抗菌素,指甲钳,甚至卫生巾。在物质生活领域,要是剔除洋人的东西,我们无疑已经过不成日子了。

好在我们会摹仿。洋人发明了,我们一摹仿,也就是一拿来主义,日子又过得下去了。

现在小说的日子也是这样的。我们真是没发明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,但是,我们读过外国文学了,我们也会了。我倒是希望这个过程慢一些,复杂一点。变得太快了,文化也都全球化了,中国人和外国人,除了皮肤鼻梁以及DNA有点不同,岂不是合流了?世界的大同如果同到这个份上,无疑是最乏味的世界啦。

再作推想,既然我们别的诺贝尔奖无望已久,也请不要指望获什么文学的诺贝尔了。一个民族如果可以五百年没有重大的发明,为何独独希望它文学上创新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